由于最接近现代社会,清朝所留下的资料最为真实与可究,偏偏那个时代所揭露的大多是那些丑陋至极的表象,以至于许多人都从仅有的记载中自行揣测。

清朝并非是一句好坏就可评价的朝代,正因为面临着存亡危机的时刻也有挺身而出的志士。晚清时期曾有过那么一些罕见的照片,照片中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性。
只见照片中的大户人家之女展露着脚上的三寸金莲,而一概被人们以旧社会象征的男子长辫却竟然能够被用来绘制几何图形。
晚清的两种社会形态
三寸金莲本该是美丽曼妙的词语,而在清朝时却不是用来形容什么美妙的身姿。或者说在如今看来不算优美的形容,我们不难发现那种美是残缺的社会审美。

“步步生莲”原先是用来形容女子纤细小巧的双脚,套上了“三寸”一词,却犹如晚清对女子套上了一种畸形的审美倾向,在当时无论家境的贫富,大多都被重塑了脚骨。
为了从外观上达成三寸金莲的形状,在女子幼时便用布匹包裹上一寸寸地碎了脚上的骨头,让脚骨在规定仅有范围内狭隘生长。
现存的晚清照片向我们述说着女子在那段时期的艰难,大户女子也逃不过这种命运的使然,这种无法携带一丝掩饰的丑陋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那个颠簸的朝代。

在狭隘中艰难发展的时代并不完全只有较为畸形的审美,同时也存在着彰显积极乐观的一面。中国向来有“身之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奉为真理。
古人对于头发的重视程度俨然达到一种峰值,所以大多数的古人都留着长辫子且不能随意裁剪,在清朝时期男子需要半剃头,剩余的一般则是任发根生长乃至于能够编出辫子。
在1905年至1909年间有许多的长辫男子学习的相关照片被流传出来,其间有大量的学习瞬间被拍摄下来,看起来就犹如现代人的上学实况,这个地点正是培元斋。

培元斋是美国会在北京设立的一所教堂,融汇了最新学科的各种教学,在晚清时期可谓是十分先进的思想启蒙活动。
后来这里又演变成为汇文中学,集合了中方与西方的思想内涵,显然是在落后的文明中的觉醒。或许在现在的人们回看的晚清充斥着不开明。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和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规, 请联系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