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从影视剧中看中国古代的服饰就会发现,不论男女,所有人的衣服都像是长裙的款式,但其实根据朝代的不同,这些服装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而且据专家考证,古代的人所穿的裤子居然是开裆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生理的需要还是缝纫技术的不过关呢?
这就需要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服饰的发展变化了。

据记载,历史上最早的衣物出自于原始社会,在一些资料中会有“袭叶为衣裳”,“有巢氏始衣皮”这样的记载,也就是用树叶或是野兽的皮毛来作为衣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摒弃了如此粗暴的服装,开始追求保暖和材质。

在战国之前的衣物多数都是直接用一整块的布料,不会将其拆分开来,再后面一段时间,大家开始将衣物分为“衣”和“裳”。
此时的“衣”只是指上半身的衣服,“裳”则是指下半身的裙子。
在战国时,赵武灵王意识到骑兵的重要性,为了让在马上战斗的士兵更为方便,于是赵武灵王下令做出一个专门用于骑射的服装。
要知道之前的服装都是裙子,这时候又没有内裤或打底裤的存在,如果直接上去骑马,很明显是不适合作战的。
于是人们就开始在两个大腿上分别套了裳,也就是由裙子变成了裤子。

这项服饰虽然最初是为骑兵设计的,但因百姓们见此设计不仅保暖还能节省布料,所以都开始纷纷效仿。
慢慢的,双腿套裳的设计演变成了胫衣,又称“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开裆裤。

要说此时为什么要穿开裆裤,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纺织技术还不高,因此大多数的布料都是十分粗糙的。
此等布料穿在身上还好,要是缝制到裆部,大多部分人经不起这个折磨。因此大多数的平民百姓们仍旧选择穿这类裤子。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和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规, 请联系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